揉泥、拉胚、净面、雕刻、焙烧……千年技艺亘古弥新,出窑的陶瓷制品质地坚硬细密,色泽清亮无暇,器形朴实华美,敲之有钟磬之效,抚之有圆润质感。走进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村,72座明代古窑遗址静卧村落。国家级非遗甑乡陶艺传承基地内,工匠们正用传承千年的“陶甑十八技”制作者鱼纹陶甑,在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宁河区税务局“非遗护航计划”的精准扶持下,这项始于辽金时期的古老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精准把脉促规范
板桥镇盆罐村制陶工艺始于战国至汉代,兴盛于明朝永乐年间,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手工制陶工艺,制陶作坊八十余家,盆罐村也因此得名。历史背景下,甑乡陶瓷企业发展至今普遍存在“重技艺、轻管理”问题。宁河区税务局组建“税务非遗诊疗团”,为板桥镇陶艺工坊量身定制“健康体检”计划,特别针对未办税作坊、销售台账不规范、窑炉燃料进项抵扣不规范等涉税风险进行“一企一策”辅导。天津洛基特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法人,同样是盆罐村手工制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克胜感慨:“过去总以为把泥胚烧好就行,现在税务部门精确的管理,让我更加有底气在非遗技艺传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便民护航拓市场
“家人们看这‘福碗’。釉色温润,寓意吉祥!”走进盆罐村驻村第一书记冯超超的直播间,“沉浸式直播”让网友直呼“上头”,在他的镜头里,千年古窑不再神秘,拉培技艺让大家远在家中便可“云体验”。早在2022年寒冬,冯书记第一次举着手机冲进窑厂,哈气在镜头前凝成白雾,连播3个小时才有2单成交,萦绕在指尖上的温度始终无法突破寒冷的迷雾。在税收大数据支持下,宁河税务积极打造“非遗经济热力图”,主动对接板桥镇政府,就网店经营、文化品交易、出口退税等业务制定28项税收优惠政策清单,动态监测产业供销链条。截至目前,已帮助6家企业对接电商平台,促成“甑乡陶艺”入驻天津礼物旗舰店,盆罐村制陶技艺作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荣登CCTV1《非遗里的中国》。非遗陶艺年收入突破500万元,以天津市宁河区三惠礼品店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拥有近20万粉丝体量的冯书记真正实现“让盆罐村的盆盆罐罐走进千家万户。”
税惠活水润新篇
时至今日,宁河区税务局已与板桥镇政府达成“税企村”共建机制,盆罐理想村中,宁河区税务局将闲置陶窑改造“暖企驿站”,串联起陶艺工坊、研学基地、窑洞民俗等新业态,为商户专门印制的宣传手册让陶瓷市集摊位费减免增值税、非遗研学收入差额计税、民俗个体户税收优惠政策精准落地。乡伴京津(天津)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说:“这些政策精准覆盖我们民宿经营的各个环节,吸引大批商户驻足。暑期内,我们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次,带动陶艺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0%,民宿产品供不应求。”得益于税惠政策,村集体拥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传统龙窑保护修缮,税惠活水与千年窑火交融,昔日的“古老盆罐陶乡”正蝶变为非遗赋能的共富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