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政策说明

    本表为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企业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和附列资料等有关项目。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1."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二)行次说明

    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

    1.1"营业收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A1010101行或表A1010201行或A1030002+3+4+5+6行或表A10300011+12+13+14+15行。

    2.2"营业成本"项目: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20101行或表A1020201行或表A10300019+20+21+22行或表A10300025+26+27行。

    3.3"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

    4.4"销售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本行=表A10400025行第1列。

    5.5"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400025行第3列。

    6.6"财务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400025行第5列。

    7.7"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8.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9.9"投资收益":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10.10"营业利润":填本行=本表的(1-2-3-4-5-6-7+8+9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11.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101016行或表A10102035行或表A1030009行或第17行。

    12.12"营业外支出":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201016行或表A10202033行或表A10300023行或第28行。

    13.13"利润总额":本行=本表的(10+11-12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14.14"境外所得":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第2列合计减去《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1列合计的金额,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2列合计-A10801011列合计。

    15.15"纳税调整增加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500043行第3列。

    16.16"纳税调整减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500043行第4列。

    17.17"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1027行。

    18.18"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6列合计。(当本表第13-14+15-16-17行≥0时,本行=0)。

    19.19"纳税调整后所得":本行=本表的(13-14+15-16-17+18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0.20"所得减免":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A10702040行第7列。

    21.21"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3015行。(本行≥0)。

    22.2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60006行第10列,当第19-20行≥0时,本行≥0且≤第19-20行。

    23.23"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当本行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为负数时,本行金额填零。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4.24"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25.25"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行×24行;实行按比例就地预缴汇总(合并)纳税办法的分支机构的“应纳所得税额”=第23×24行×就地预缴比例。实行按税率就地预缴汇总(合并)纳税办法的分支机构的“应纳所得税额”=第23行×就地预缴税率。

    26.26"减免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第26行=表A10704034行。本行≤主表第25行。当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时,本行不得为0,若检查该行为0,不得保存,提示“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若不享受A107040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请在A107040表填写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27.27"抵免所得税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507行第11列。

    28.28"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9.29"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9列合计。

    30.30"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19列合计。(本行≤本表第29行)。

    31.31"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32.32"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等于本年最后一个月(季)度预缴申报最终有效申报表,累计金额的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累计金额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累计金额13行实际已预交所得税额。该数据在更正申报时应可以更新,即纳税人已经申报年报后,若调整了季度预缴申报,修改后的数据应能体现在修改申报时自动带出的数据。当申报日期所在年度=申报属期所在年度+1时,应检查12月或4季度预缴申报是否存在,若不存在,请提示纳税人,缺少的预缴申报表情况,并告知纳税人必须完成预缴后再进行年度纳税申报,强烈建议纳税人先完成预缴申报,可强制通过

    33.33"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34.34"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12+16行。

    35.35"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13行。

    36.36"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15行。

    37.第37"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38.第38"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10行=第1-2-3-4-5-6-7+8+9行。

    2.13行=第10+11-12行。

    3.19行=第13-14+15-16-17+18行。

    4.23行=第19-20-21-22行。

    5.25行=第23×24行。

    6.28行=第25-26-27行。

    7.31行=第28+29-30行。

    8.33行=第31-32行。

    (二)表间关系

    1.1行=表A1010101行或表A1010201行或表A1030002+3+4+5+6行或表A10300011+12+13+14+15行。

    2.2行=表A1020101行或表A1020201行或表A10300019+20+21+22行或表A10300025+26+27行。

    3.4行=表A10400025行第1列。

    4.5行=表A10400025行第3列。

    5.6行=表A10400025行第5列。

    6.11行=表A10101016行或表A10102035行或表A1030009行或第17行。

    7.12行=表A10201016行或表A10202033行或表A10300023行或第28行。

    8.14行=表A10801010行第14列-第11列。

    9.15行=表A10500043行第3列。

    10.16行=表A10500043行第4列。

    11.17行=表A10701027行。

    12.18行=表A10800010行第6列。(当本表第13-14+15-16-17行≥0时,本行=0)。

    13.19行≤0时,第20行=表A10702040行第7列;第19行>0时,第20行=第19行与表A10702040行第7列的熟小值。

    14.21行=表A10703015行。

    15.22行=表A1060006行第10列。

    16.26行=表A10704034行。

    17.27行=表A1070507行第11列。

    18.29行=表A10800010行第9列。

    19.30行=表A10800010行第19列。

    20.34行=表A10900012+16行。

    21.35行=表A10900013行。

    22.36行=表A1090001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