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适用未执行新金融准则、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的一般企业)填表说明

政策说明
    1.“应收票据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该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相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该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相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 科目中相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持有待售资产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及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处置组中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持有待售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5.“固定资产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和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该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在建工程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尚未达到预 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期末账面价值和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以及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反映预计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的非流动资产。对于按照相关会计准则采用折旧(或摊销、折耗)方法进行后续计量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折旧(或摊销、折耗)年限(或期限)只剩一年或不足一年的,或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进行折旧(或摊销、折耗)的部分,不得归类为流动资产,仍在各该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不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

8.“应付票据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服务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该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 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应付账款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该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10.“其他应付款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11.“持有待售负债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处置组中与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资产直接相关的负债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持有待售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以及专项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递延收益项目中摊销期限只剩一年或不足一年的,或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进行摊销的部分,不得归类为流动负债,仍在该项目中填列,不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项目。

14.“其他权益工具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发行在外的除普通股以外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的期末账面价值。对于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应在应付债券项目填列,对于优先股和永续债,还应在应付债券项目下的优先股项目和永续债项目分别填列;分类为权益工具的, 应在其他权益工具项目填列,对于优先股和永续债,还应在其他权益工具项目下的优先股项目和永续债项目分别填列。

15.“专项储备项目,反映高危行业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专项储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