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政策说明
本表为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企业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和附列资料等有关项目。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1."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二)行次说明
第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
1.第1行"营业收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1010第1行或表A101020第1行或A103000第2行+3行+4行+5行+6行或表A103000第11行+12行+13行+14行+15行。
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2010第1行或表A102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19行+20行+21行+22行或表A103000第25行+26行+27行。
3.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
4.第4行"销售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本行=表A104000第25行第1列。
5.第5行"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4000第25行第3列。
6.第6行"财务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4000第25行第5列。
7.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8.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9.第9行"投资收益":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10.第10行"营业利润":填本行=本表的(1行-2行-3行-4行-5行-6行-7行+8行+9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11.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1010第16行或表A101020第35行或表A103000第9行或第17行。
12.第12行"营业外支出":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2010第16行或表A102020第33行或表A103000第23行或第28行。
13.第13行"利润总额":本行=本表的(10行+11行-12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14.第14行"境外所得":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第2列合计减去《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1列合计的金额,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第2列合计-表A108010第11列合计。
15.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5000第43行第3列。
16.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5000第43行第4列。
17.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10第27行。
18.第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第6列合计。(当本表第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0时,本行=0)。
19.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本行=本表的(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18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0.第20行"所得减免":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
21.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30第15行。(本行≥0)。
22.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6000第6行第10列,当第19-20行≥0时,本行≥0且≤第19-20行。
23.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当本行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为负数时,本行金额填零。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4.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25.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行×24行;实行按比例就地预缴汇总(合并)纳税办法的分支机构的“应纳所得税额”=第23×24行×就地预缴比例。实行按税率就地预缴汇总(合并)纳税办法的分支机构的“应纳所得税额”=第23行×就地预缴税率。
26.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第26行=表A107040第34行。本行≤主表第25行。当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时,本行不得为0,若检查该行为0,不得保存,提示“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若不享受A107040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请在A107040表填写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27.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7050第7行第11列。
28.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行-26行-27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29.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第9列合计。
30.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8000第19列合计。(本行≤本表第29行)。
31.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行+29行-30行。自动带出,不可修改。
32.第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等于本年最后一个月(季)度预缴申报最终有效申报表,累计金额的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累计金额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累计金额13行实际已预交所得税额。该数据在更正申报时应可以更新,即纳税人已经申报年报后,若调整了季度预缴申报,修改后的数据应能体现在修改申报时自动带出的数据。当申报日期所在年度=申报属期所在年度+1时,应检查12月或4季度预缴申报是否存在,若不存在,请提示纳税人,缺少的预缴申报表情况,并告知纳税人必须完成预缴后再进行年度纳税申报,强烈建议纳税人先完成预缴申报,可强制通过
33.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34.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第12行+16行。
35.第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第13行。
36.第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自动带出,不可修改。本行=表A109000第15行。
37.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38.第38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0行=第1-2-3-4-5-6-7+8+9行。
2.第13行=第10+11-12行。
3.第19行=第13-14+15-16-17+18行。
4.第23行=第19-20-21-22行。
5.第25行=第23×24行。
6.第28行=第25-26-27行。
7.第31行=第28+29-30行。
8.第33行=第31-32行。
(二)表间关系
1.第1行=表A101010第1行或表A101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2+3+4+5+6行或表A103000第11+12+13+14+15行。
2.第2行=表A102010第1行或表A102020第1行或表A103000第19+20+21+22行或表A103000第25+26+27行。
3.第4行=表A104000第25行第1列。
4.第5行=表A104000第25行第3列。
5.第6行=表A104000第25行第5列。
6.第11行=表A101010第16行或表A101020第35行或表A103000第9行或第17行。
7.第12行=表A102010第16行或表A102020第33行或表A103000第23行或第28行。
8.第14行=表A108010第10行第14列-第11列。
9.第15行=表A105000第43行第3列。
10.第16行=表A105000第43行第4列。
11.第17行=表A107010第27行。
12.第18行=表A108000第10行第6列。(当本表第13-14+15-16-17行≥0时,本行=0)。
13.第19行≤0时,第20行=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第19行>0时,第20行=第19行与表A107020第40行第7列的熟小值。
14.第21行=表A107030第15行。
15.第22行=表A106000第6行第10列。
16.第26行=表A107040第34行。
17.第27行=表A107050第7行第11列。
18.第29行=表A108000第10行第9列。
19.第30行=表A108000第10行第19列。
20.第34行=表A109000第12+16行。
21.第35行=表A109000第13行。
22.第36行=表A109000第15行。